第五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下称留交会)于2010年12月16日-22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00多名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参加了本届盛会。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代表团以傅学斌、晏佳为团长共十人参加第五届“春晖杯”大赛暨本届留交会。
备战“春晖杯”
2010年4月下旬,接到第五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下称春晖杯大赛)报名的通知,苏黎世学联在网上发布了消息,随后不断有同学咨询如何参赛,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5月初,驻瑞士使馆教育处刘小绿老师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小故事开始了“春晖杯”大赛巡回演讲会苏黎世站的演讲,从春晖杯的历史、目的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并结合第四届春晖杯瑞士学人参赛的具体情况,向苏黎世的同学们全面介绍了春晖杯。这次全瑞范围的巡回演讲历经巴塞尔、伯尔尼、洛桑、最后来到苏黎世,覆盖了瑞士的主要学生群体,达到了咨询的全方位辐射。除了对春晖杯赛事本身的介绍外,上届春晖杯获奖同学也现身说法,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交流他们参赛的经验和项目准备的注意事项。
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和项目在线上传及评审,10月底,春晖杯大赛组委会公布入围名单。瑞士共计十个项目入选,九个项目的第一参赛者都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另一个项目来自弗里堡大学。随后,入围的同学利用到广州参会前的时间,根据组委会的反馈意见,认真的修改和进一步提炼自己的项目,从初稿、再稿、三稿,多方考虑、反复斟酌,全面应战12月即将在广州举行的大赛。
获奖“春晖杯”
12月16日,参加第五届春晖杯大赛的瑞士中国学人十人代表团聚首广州。兴奋、期待、跃跃欲试,等待着即将拉开帷幕的赛事。
12月17日一大早,所有参赛队员一个个身着正装、精神抖擞,为各自的项目推广和洽谈做好了准备,信心笃定。春晖杯赛事安排的很丰富,有成功创业的老海归的经验谈,有全国各大创业园及孵化器的政策介绍,有成功塑造了百度的IDG集团及其他投资方的加入,还有大量企业过来寻找合作机会。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背景,热烈地进行洽谈。对于每个队员来说,他们乐此不疲地从技术特点到市场定位的各个角度推销着自己的项目。他们知道,每句话都要斟酌,每次洽谈都是机会。
2010年春晖杯广州赛场合影
12月18、19日,主打项目推销。每个项目都有一个自己的展板,每个队员都在展板旁定坐着,看着路过的熙熙攘攘的人群,想着方儿的“招揽生意”。每次创业园和投资方过来询问,大家都仔细的介绍,希望能找到双赢的机会。除了谈项目,大会主办方还组织大家夜游珠江,在大家欣赏广州美景的同时,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提供了很好交流平台。我们“瑞士十人代表团” 还自己组织了一个“珠江河畔漫步”的团队活动。广州夜色如画、霓虹闪烁,瑞士选手一行十人在珠江河畔,边走边聊,谈项目、谈理想、谈感悟,共同分享大赛的收获。
2010年春晖杯珠江夜游合影
12月20日,春晖杯大赛圆满结束,瑞士代表团的10个项目,一等奖1名,二等奖8名,优秀奖1名。几个月的悉心准备、几个月的反复琢磨,终于在登上领奖台手握奖杯的那一刻,化作脸上欣然的微笑。努力得到了认可是值得庆贺的。但我们也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并非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21到22日,瑞士代表团又参加了接下来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参观了各大高校展区和招商区的活动。更宽的平台,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2010年春晖杯颁奖大会
2010年广州留学生交流会开幕式
感悟“春晖杯”
通过这次的春晖杯大赛,我们首先开阔了眼界。从实验室走出来参赛的王小军博士说,“决定参加春晖杯的时候,就静下心来,以一种在实验室每天闷头研究之外的心态,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 通过比赛,大家都结识了很多领域内外的朋友,与相关的公司交流,直接了解目前产业界最前沿的需求。
参加比赛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梦想舞台,一等奖获奖选手于瑛川说,“梦想就是活着的理由”。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实业家,拥有自己的团队来创造财富。他很感谢春晖杯大赛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二等奖获奖选手黎明说,他是抱着必须回国创业的心态来参加春晖杯大赛,“因为我不喜欢只过小日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前途,未来充满着挑战。”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比赛,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不论是广州赛场的各个创业园区、各大投资机构,还是最后的比赛评比,大家都对留瑞学人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瑞士不仅只有巧克力和美丽的风景,还有勤勤恳恳、技术顶尖的学者。从听到的反馈意见和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来看,大家都对留瑞学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次比赛,瑞士代表团赛出了风格,也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活动结束后,我们每位参赛选手都一致表示:这次比赛收获不小,让大家对国内创新创业的政策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今后回国发展的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
文: 傅学斌、晏佳
图: 黄晔、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