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简介
物理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
截至2008年底,物理所共有固定人员408名,其中,科研人员190人,技术支撑人员70人,管理人员35人。人才队伍中,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40人。目前共有在读研究生总数66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45人,博士研究生416人。在站博士后19人。
物理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以“铁基超导研究的重大发现和机理研究”、“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 “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 、“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超热电子的产生和传输”等为代表的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SCI收录的论文数和论文被引用数已连续十五年在国内科研机构中名列前茅。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物理所共获授权专利420项。1978年至今,物理所获国际、国内奖项300多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2010年度科研岗位人才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是以凝聚态物理研究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与生物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多学科综合性并在国内外物理学界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机构。现根据工作需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2010年度科研人才。
一、招聘岗位
招聘 部门 用人 部门 岗位类别 岗位职责 应聘条件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SC3组 科研岗位 红外光谱及电输运性质测量 对红外光谱和电输运有基本了解,博士毕业,年龄在35岁以下。
SC7组 科研岗位 1、研制,维护和改进光电子能谱系统; 2、利用光电子能谱系统开展科研。 1、理学博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2、凝聚态物理背景知识; 3、超高真空知识,具有光电子能谱背景优先; 4、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SC9组 科研岗位 核磁共振测量 对核磁共振有基本了解,博士毕业,年龄在33岁以下。
SC9组 科研岗位 核磁共振测量 对核磁共振有基本了解,博士毕业,年龄在33岁以下。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SF3组 科研岗位 科研,具体包括薄膜生长,纳米体系发光,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博士毕业,国外学习工作经验2年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
SF4组 科研岗位 1、利用分子束外延和真空蒸镀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谱(STM/STS)技术研究低维纳米结构的生长动力学和原子尺度上控制、电子态和量子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表面催化和光催化过程中的量子效应; 2、负责课题组大型设备(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运转及其实验技术发展; 3、研究生教育和培养。 1、具有凝聚态专业博士学位,并具有利用超高真空条件下MBE、LTSTM等实验手段进行相关研究工作的经历; 2、在过去工作中已有重要的科研成果发表; 3、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SF6组 科研岗位 科研 具有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超高真空相关实验技术者优先。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M02组 科研岗位 磁电阻磁敏传感器设计与研制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7岁以下; 2、具有国内外工作经历者优先; 3、具有TMR/GMR/AMR传感器研究经验者优先。
M02组 科研岗位 TMR和GMR磁电阻材料的微波和高频特性研究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7岁以下; 2、具有国内外工作经历者优先; 3、具有TMR/GMR磁电阻材料的微波和高频特性研究经验者优先。
M03组 科研岗位 从事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协助辅导研究生 具有物理学或材料学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研究磁性材料的经验和背景。
M04组 科研岗位 磁性纳米结构与磁共振 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有长期海外工作经历;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具有很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
M05组 科研岗位 科研 理学博士学位,材料物理背景
光学物理重点实验室 L04组 科研岗位 太赫兹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太赫兹器件和技术应用研究 具有太赫兹研究或计算电磁学背景的博士学位,有海外工作经历者优先。
L05组 科研岗位 激光电子尾波加速实验和理论研究 国外工作经历大于5年,具有丰富的电子尾波加速研究经验,年龄在35岁左右。
L07组 科研岗位 1、开展阿秒激光产生,测量及应用的相关研究; 2、先进飞秒激光技术研究; 3、有关原子分子物理,量子光学的研究。 1、具有在国外相关研究机构2年以上工作经验; 2、在相关领域做出过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工作; 3、具有理学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电子显微镜重点实验室) A01组 科研岗位 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参与课题组的科研项目。 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电子显微学理论和相关知识,以及良好的凝聚态物理基础,能够熟练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年龄不超过40岁。
A05组 科研岗位 从事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科研工作和学生培养(院百人计划) 国内国外名校毕业,具有博士学位;在碳纳米管及其相关领域有连续4年以上国外工作经历;身体健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创新能力和敬业奉献精神;具有优秀的学习、工作经历和业绩;科研成果突出,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独立承担科研任务的能力。
A06组 科研岗位 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图像处理应用研究 具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曾从事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具有球差校正电镜实验工作经验者优先,具有博士后经历者优先。
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 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N01组) 科研岗位 半导体晶体生长 具有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国外研究经历,具有很好的晶体生长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N01组) 科研岗位 半导体材料外延 具有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国外研究经历,具有MOCVD、半导体器件工作经验者优先。
N03组 科研岗位 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及其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的研究 具有博士学位,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有国外留学经历优先。
N04组 科研岗位 负责与超高真空STM和分子束外延设备相关的研究工作 具有博士学位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EX1组 科研岗位 样品合成、晶体生长和表征 具有博士学位,能够用熔融法、气相输运法、提拉法、光学浮区法(或其中部分方法)生长晶体,熟练使用X射线衍射仪、电镜、PPMS进行表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EX1组 科研岗位 材料能带计算 具有博士学位,独立从事第一性原理计算,特别是对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轨道物理有深入研究;重点是协助组内开展的关联电子材料物性研究开展能带计算和分析;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EX1组 科研岗位 微波、THz区域电导率谱或其它谱学技术 具有博士学位,对相关谱学技术有完整掌握,对超导体或其它体系有深入研究,能够独立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EX5组 科研岗位 高能量密度物质研究 具有物理(化学)博士学位,高压技术和研究基础良好,有国外研究经历者优先。
EX7组 科研岗位 独立从事EX7组中的科研工作,重点RIXS; 院(所)百人副研究员 物理博士后,具有RIXS的研究经历
EX7组 科研岗位 独立从事EX7组中的科研工作,重点光束线建设;院(所)百人副研究员 物理博士后,具有光束线建设的经历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 T03组 科研岗位 物性计算及关联系统奇异物性研究,副研究员 2年以上博士后经历
T04组 科研岗位 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助理研究员 具有博士学历
T05组 科研岗位 从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研究员 博士毕业4年以上,至少4年以上的博士后经历
T05组 科研岗位 从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副研究员 至少2年以上的博士后经历
T06组 科研岗位 从事强关联理论研究,副研究员 至少2年以上的博士后经历
软物质物理实验室 SM2组 科研岗位 科研工作和协助辅导学生 国内外名校毕业,具有博士学位,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有较强的科研背景和独立承担科研任务、领导课题组的能力。
SM3组 科研岗位 从事对软物质物理(包括复杂流体,颗粒物质,高分子物理,及生物物理等)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具有博士学位,及良好的教育背景。熟悉基本的计算机语言,有从事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计算研究的经验。
SM4组 科研岗位 单分子生物物理研究 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
SM4组 科研岗位 仿生纳米材料和自组装纳米材料研究 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
SM5组 科研岗位 蛋白质结构测定,分析,预测,分子设计,和动态模拟方法研究及应用 博士学位或相关专业毕业生
SM5组 科研岗位 晶体结构的衍射分析方法研究 相关专业博士毕业
SM5组 科研岗位 晶体结构分析的e-Science基础架构及应用软件开发 相关专业博士毕业
SM8组 科研岗位 颗粒流体动力学 具有博士学位和两年以上博士后工作经历,有颗粒流体实验研究经验。优先考虑有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或流体物理研究背景者。
SM8组 科研岗位 空间流体研究 具有博士学位,熟悉空间微重力实验流程,优先考虑具有颗粒流体力学研究背景者。
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 Q03组 科研岗位 参加超导量子计算等研究工作 凝聚态物理博士毕业,具有从事超导器件制备和测量的工作能力。
清洁能源实验室 E02组 科研岗位 红外探测器的材料生长和物性研究 博士毕业,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有国外工作经验。
E03组 科研岗位 能源转换材料及器件研究 具有凝聚态物理、光学、材料或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年以上国外博士后研究经历。

 


二、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学位、学历证明(应届毕业生只需提供简历)及身份证复印件;
2.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复印件);
3.已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证明;
4.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5.对开展工作的设想、计划和要求;
6.应聘表格。点击这里下载表格
上述材料请于2009年12月20日前E-mail发送或者寄(送)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事处,邮件主题或信封上请注明“×××应聘×××部门”字样。初审合格者,将电话或E-mail通知面试。
 
三、招聘答辩
由人事处会同各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资格进行初审。对于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由人事处通知参加招聘答辩会,应聘人员需做10分钟的报告[PowerPoint],含2分钟提问,获得聘任委员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并经体检合格的人员,具有录用资格。
 
四、聘用待遇
1.物理所为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
2.正式录用人员的工资、住房及各项福利待遇按照国家和物理所相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事处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8号
邮 编:100190
联系人:王皖燕
电 话:86-10-82649908
传 真:86-10-82649218
E-mail:[email protected]
网 址:http://www.iop.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