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 月 16 日下午 2:00 于 ETH 主校区 HG E1.2,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材料分会举办的关于“科技写作及基金申请的交流会,我们有幸邀请了四位优秀的同学同事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写作、投稿和申请的得与失。
邹宇——纳米力学方向,2011 年 7 月开始在ETH 材料学攻读博士,2015 年底毕业。期间发表论文 5 篇,另在审 4 篇,其中一篇文章被 ETH News 报道,2012 年申请到瑞士三年期自然科学基金一项,2014 年申请到 ETH-JSPS 赴日本交流奖学金(京都大学),2015 年申请到瑞士 SNF Early Postdoc.Mobility fellowship (MIT)。邹宇同学以趣味性的方式从他的科研经历讲起,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在追寻心中的小花的同时拾得路边的小花的,对科研的投入和热情是成功的关键,与同事的合作配合会事半功倍。另外,作为奖学金获得者,邹宇同学就大家最为关心的 snf early postdoc mobility fellowship 申请的具体注意事项他也作了倾情解说,与会者掌声不断,个人感觉受益匪浅。
施亚诺——ETH 材料学在读博士生,电化学材料方向,2013 年 1 月开始在,主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及其他电化学能源方面应用。目前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 篇,被选作 Nature Materials 2015 年 7 月封面,被 ETH News 报道,会议论文一篇,二作若干。施亚诺同学的分享针对科研入门的学弟学妹们对论文投稿和构架,编辑反馈和修改的种种困惑,一一解答。施亚诺同学还向大家推荐了几本自己读过的关于论文写作的书籍,向科研界前辈精英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必修课。
赵英杰——2011 年 7 月于中科院化学所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1 年 9 月-2015 年 4 月在日内瓦大学化学系 博后;2015 年 5 月至今 ETH 材料系 博后;2015 年 12 月获得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资助; 现任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超分子化学,二维高分子材料。赵英杰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青年千人从投稿到面试的所见所闻所感,赵老师对基金申请的真知灼见让大家受益匪浅。在如今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回国热潮中,该如何能够脱颖而出,赵老师帮大家总结出了四点心得,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科研实力一定要强。
苏振中——2003–2007 武汉大学;2007-2010 斯图加特大学;2011 至今, 苏黎世联邦理工。航空摄影与大地测量方向专业, 博士方向:高精度低成本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定位。 2015 欧洲卫星导航创业大赛瑞士区冠军,欧空局特别奖。苏振中同学的创业经历和创业热情,让大家对学以致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苏振中同学比较了目前国内外的创业形势,用切身经历向大家讲解了欧洲的创业机会和优势,让大家对创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次活动的举办,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就基金申请和论文写作的交流机会,会场讨论热烈,会后大家积极交流,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热情高涨。感谢教育处、科协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邹宇同学的积极组织,四位分享者的用心准备和众多与会者的热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