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访问瑞士恳谈会
科协通知(20100707)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高福安教授于7月7号率团访问瑞士,计划在苏黎世举办一场中国留学人员恳谈会, 并开展“海外人才招聘”活动。恳谈会后有一个晚餐宴请, 请大家报名参加。
地点: 苏黎世 (另行通知)
时间: 7月7日晚上18:00-22:00.
因需要提前预定晚餐,有兴趣的学生学者请预先报名: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formkey=dFRyb0FKdXA1RXBVdUhLSDFQb0t0UUE6MQ
大学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类别,78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5000余人。
参考:
学校网站(www.cuc.edu.cn)
人事处各个层次的招聘公告如:http://renshichu.cuc.edu.cn/News_View.asp?NewsID=351
http://renshichu.cuc.edu.cn/News_View.asp?NewsID=342
(千人计划,包括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
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
苏黎世学联
中国传媒大学在法, 瑞招聘启事
中国传媒大学海外招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和我校实际工作需要,特面向海外公开招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
一、岗位设置
根据我校学科特点及发展战略,拟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艺术学(一级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设立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
二、招聘条件
1、热心为中国服务,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身体健康;
2、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
3、特聘教授自然科学类年龄45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类50周岁以下,对于直接从海外应聘的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实际情况略作放宽。讲座教授除个别学术成就特别突出的学者外,自然科学类一般不超过55岁,人文社科学类一般不超过60岁;
4、特聘教授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过世界一流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讲座教授在国外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5、学术造诣高深,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
6、聘期为3年,特聘教授聘期内每年能在我校全职工作9个月以上;讲座教授聘期内每年能在我校工作2个月以上。
三、待遇
(一)特聘教授
1、特聘教授薪酬实行年薪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按照我校二级教授的标准享受工资、校内津贴12-15万/年及其他福利待遇。
(2)除享受国家10万元/年人民币的岗位津贴外,学校还提供每年6-8万元人民币的岗位津贴。
2、科研配套经费。校外应聘者由学校提供科研配套经费,其中自然科学类提供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的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提供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经费,用于支付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科研费用、科研助手津贴、学生补贴和办公费用等。
3、提供一次性的安家费及住房补贴60万元(仅限于全职引进)。
4、提供公寓式周转住房一套。协助解决受聘期间其子女入中(小)学就读及配偶工作问题。
5、每年资助一次往返机票(经济舱)。
6、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学校科研办公的标准,提供与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相适应的办公环境。
(二)讲座教授
1、可按照我校二级教授的标准享受工资、校内岗位津贴12-15万/年及其他福利待遇,按实际工作月领取。
2、每月享受讲座教授奖金1.5万元人民币,按实际工作月领取。
3、根据研究需要,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配套经费。
4、每年资助一次往返机票(经济舱)。来校工作期间,学校配备科研助手,提供公寓式周转住房一套。
5、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学校科研办公的标准,提供与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相适应的办公环境。
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8610)65783207、(8610)65779136
联 系 人:侯老师、蔡老师 传 真:(8610)65779225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七号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
邮政编码: 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海外招聘“千人计划”人选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和我校实际工作需要,特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千人计划”人选。
一、招聘基本条件
1、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岁。
2、在海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或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或掌握重要实验技能、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5、承诺自被批准纳入“千人计划”的半年内到岗工作,在国内连续工作不少于3年,且每年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待遇
1、“千人计划”入选人薪酬实行年薪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按照我校二级教授的标准享受工资、校内津贴及其他福利待遇。
(2)学校提供每年15-20万元人民币的岗位津贴。
2、科研配套经费。校外应聘者由学校提供科研配套经费,其中自然科学类提供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的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提供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经费,用于支付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科研费用、科研助手津贴、学生补贴和办公费用等。
3、提供一次性的安家费及住房补贴60万元(仅限于全职引进)。
4、提供公寓式周转住房一套。协助解决受聘期间其子女入中(小)学就读及配偶工作问题。
5、学校每年资助一次往返机票(经济舱)。
6、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学校科研办公的标准,提供与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相适应的办公环境。
三、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8610)65783207、(8610)65779136
联 系 人:侯老师、蔡老师
传 真:(8610)65779225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七号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
中国传媒大学海外招聘优秀博士毕业生
根据我校实际工作需要,特面向海外公开招聘优秀博士毕业生
一、学科要求:
新闻传播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艺术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二、招聘条件:
1、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遵纪守法,思想品德端正,工作作风严谨,热爱教育事业,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踏实勤奋,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国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学习经历中,应具有我国“211工程” 重点大学(或海外知名大学)全日制脱产本科学士学位(含本硕连读,不含大专续本)。
3、无工作经验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1975年1月1日后出生);有工作经历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1970年1月1日后出生),特别优秀的人才年龄可放宽到45周岁(1965年1月1日后出生)。
4、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承担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科研等任务;
5、能全职回国工作。
三、待遇
1、具有相当于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副教授职位的,被我校录用后纳入正式事业编制,享受校内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2、其他被我校录用的博士毕业生采用人才派遣的管理模式,享受校内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8610)65783207、(8610)65779136
联 系 人:侯老师、蔡老师
传 真:(8610)65779225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七号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
邮政编码: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