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我有幸获得国家公派的机会,满怀对未来的梦想和抱负,满载着家人与朋友的祝福和嘱托,来到瑞士巴塞尔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刚来瑞士感受着所有事物的新鲜,同时也背负着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就在我迷茫和彷徨的时候,大使馆教育处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及实验慢慢步入正轨,周围的朋友也慢慢多了起来,初来的那份陌生感及彷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紧张而又忙碌的实验及学习,加上导师对我们学生要求的比较严格,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就获得了很多珍贵的实验数据,并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2012年春天,我无意中参加了中国驻瑞士使馆教育处和瑞士科协联合举办的“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宣讲会,得知了“春晖计划”和第7届“春晖杯”创业大赛的最新信息,了解到如何准备书写商业计划书,利用“春晖杯”平台,为自己寻求为国服务和回国创业的机会。我想我是否可以将自己所做的工作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呢?虽然自己的工作刚刚起步,但是毕竟是研究的热点,即使不能顺利的转化为产品,为国内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同事提供一些工作思路也是好的。于是抱着这一想法,我就尝试着参加“春晖杯”创业大赛,组建了自己的创业团队。经过认真的筹划,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我们的创业计划书终于出炉了,此时离网上截止日期不到一个星期。我们又请既往参加过的师兄们帮忙提意见,找问题,在网上提交之后苦苦等了一个月,终于盼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的项目入围了。
为了这次广州行能更好的、全面的展示我们的项目,我事先认真研读了往届“春晖杯”的新闻报道、参与者的感悟,借鉴先行者的经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来到广州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组委会及各界领导对创业项目的关心及帮助,在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交流暨洽谈会上,我们不但听取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余江为与会者做了题为“全球产业新变革与我们的机遇和挑战”的报告,还有来自国内留学人员创业园、风险投资机构专家等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和交流。并且有几位已经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代表与我们分享了各自回国创业的奋斗经历和感受,对我们较关心的回国创业的各方面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和回答。有几名参赛者在台介绍了自己的项目,专家现场进行了点评,这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不少启发。
随后的项目介绍、洽谈及留交会,让我们感受到全国各地创业园区及政府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视。每个园区的都有很优惠的政策和配套资金,其中南京市的321计划令人印象深刻。合格的项目给予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人才公寓,三年内免收租金。对创投机构投资初创企业给予奖励及风险补偿,对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给予补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行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实行企业所得税奖励,给予市民购房待遇及购房补贴,实行进口科研设备和生活自用品税收减免和补贴。发放南京海外留学人才居住证即“南京蓝卡”,享受居留和出入境、子女就学、医疗保险、驾照办理等市民待遇和优惠政策,解除创业和生活的后顾之忧。一度很让我心动,不过经过几天的双方选择,我最终与中关村生命科技园进行了初步的洽谈。短短的几天很快就过去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会务组的热情招待,各个创业园区的盛情邀请,让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这次广州之行对于我来说收获很大,是一次相当宝贵的经历。“春晖杯”和留交会让我大开眼界。在听取报告和别人的交流过程中,我对国内的现状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未来规划也有了新的定位。最重要的是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对人才及创新发展的关注与关心,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壮大,也感受到祖国对我们这些海外莘莘学子的殷切呼唤。“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我更加坚定了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巴塞尔 陈伟杰
2013年1月
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 – 记2012年第七届春晖杯
